Nov 16

从上大学开始就从vista(笔记本自带)开始(错过xp时代了),后来流行装双系统,也搞过xp玩。最主要还是搞linux,当时好像是ubuntu和debian,后来知道他们是一家。跟其它同学不同,就算ubuntu这好东西,我还是觉得不合适,最后还是放弃了。

从接触windows到了解windows,喜欢windows,到知道linux,到了解linux,到喜欢linux,到讨厌windows, 到不讨厌windows,到理解windows,到不怎么用linux,到用windows也用linux,到只用linux,到现实。

那时我一直坚定地觉得windows方便(主要是视觉上亲切,不同工作环境用不现系统嘛),特别是出了win7之后,视觉上总觉得比linux舒服(不管linux搞得多炫)。

那时用linux也通过虚拟机,试过virtualPC(这个主要用来虚拟dos,方便),然后用vmware,装redhat(centOS),这种搭配稳定了一段时间,其实我一直觉得redhat+gnome界面好用,怎么说呢?就是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用着放心。

之后还是觉得vmware太大了,用着不流畅(可能是我配置电脑太差了),在猫的介绍下用上了colinux了,开始是用debian lenny,桌面用的是xfce,当然印象最深的就是apt-get这个命令了,太帅了。

再之后就是archlinux了,而且再也没有换过其它发行版了。

0.archlinux足够简单。它只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系统,其它都是自己加上去的。

1.配置方便。rc.conf加上其它的一些配置文件,从开机到各种模块服务加载,我感觉可以完全控制我的系统。

2.pacman+abs。更新,安装软件方便。不管是下载安装还是自己编译都可以统一管理。

总体感觉:轻量,简洁,安心,自由。

archlinux通过虚拟机和双系统都搞过,最后稳定在winddows+colinux+archlinux+putty这种搭配,算是集windows和linux优点于一身了吧。

其实最后我是实在忍受不了我机器上windows7的速度,才决定重新装回双系统(更确切是找回我那沉睡在硬盘某角落的arch),进行了各种折腾式的配置。

开学的时候经过一翻折腾把windows7彻底弄掉:整个硬盘从以windows分区为中心转向以linux分区为中心,转向完全的linux分区。

使用linux总免不了在各种桌面环境(图形界面)之间纠结。

我的桌面使用发展轨迹大概是这样的:

1.gnome(redhat,ubuntu,centos)

2.kde(在arch里面安装完,就直接pass了)

3.gnome太大,换xfce4,之后再换lxde,再换回xfce4

4.不再用整套桌面环境,改用用管口管理器+桌面配件搭建自己的个性桌面环境

    a.sawfish+xfce某些组件。主要因为它是用lisp语言配置的。

    b.fvwm,之前一直没碰,因为听说很复杂。也就是从这个暑假开始折腾的,从完全fvwm到fvwm+lxpanel。

    c.fvwm的方案用了一两个月。

5.发现自己fvwm用得最多只是它的键绑定,界面什么的还是没配置得让我满意,于是决定试试gnome,不过这回是3。安装完之后发现我的各种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于是就这么定了。

可是蛋疼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个项目必须用windows开发,在看到了virtualbox,kvm跑xp的表现后,我不得不作出艰难决定,再装回windows7。

一开始以为很简单,只要找个分区就行了,但就是装不成功。原来windows7要求两个主分区,但我只剩扩展分区可以用了。没办法,可怜的arch 最终还是给霸道的windows7让路了,arch重新退守到扩展分区,让出最开始的两个主分区,不过整体上arch还是占有磁盘大部分空间的,并间接控 制着windows7的领地。

不折腾,不纠结!

Oct 10

由于要用windows的软件,所以在virtualbox下安装了xp。因为一直是左手使用鼠标,但是安装使用了左手风格的指针后发现鼠标作用点的位置不在指尖。搜索到一个办法:

1.在控制面便->鼠标中设置切换左右键,变成右手。
2.步骤1比较简单,但是左手鼠标指针的图标有点繁琐。

    a)将你希望要变换成左手的图标找出来。
    b)下载并安装可以编辑ani这种鼠标图标文件的软件,我用的是Microangelo Toolset 6(其他的有相同功能的可)
   c)用 b)中的软件打开你要编辑的鼠标指针图标,首先当然是变换方向,第三行的工具栏有flip horizontal
   d)最重要的一部,设置热点,不然你会发现鼠标指针的指尖知道的地方,不是鼠标真正起作用的地方,
    在第二行的工具栏有个set hot spot的功能,功能图标是一个有点的鼠标指针。将热点设置到图标中的鼠指针的指尖位置,保存即可
   e)最后在鼠标的设置图标中使用这个图标即可。

最关键就是d)设置热点,在virtualbox中设置成指尖位置是不行的,测试发现设置成最左下角就可以解决了,此时作用点正好在指尖。

Sep 17
      今天就是vim打开一个文本文件,结果全是乱码,也不知道具体怎么设置编码,就找到了这文章,解决了问题。

      在使用VIM 的时候,因为打开的文件编码不同,有时会出现乱码。其实在VIM7.0 中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只要在 ~/.vimrc 中进行如下设置就可以打开任何文件,而不会再有乱码问题。Debian4.0 还可以放在/etc/vim/vimrc.local 中,避免自己目录中的点文件太多。

   set encoding=utf8
   set fileencodings=utf8,gbk

       下面对以上设置进行简单地解释,更详细的请用 encoding 自己看。

  第一句设置VIM 中使用的编码方式。它将影响保存在缓存、寄存器、表达式以及viminfo 文件中文本。总之,这会影响所有VIM 能处理的文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编辑时临时改变这个参数,对VIM 中当前存在的文本没什么影响,但可能会使一些非ASC 码出现问题。通常,保持起始时的默认值,或者在启动VIM 时就设定好它。如本例中的做法。对于GTK+2 的程序,强烈建议使用utf-8 编码。设置时默认utf8 是utf-8 的别名。

  第二句设置文件编码。这个fileencodings 不同于上面的encoding。它只在读写文件时才会发挥作用。看了上面的语句,你可能已经猜到,它其实是一个可选的字符编码列表。当读写文件时,VIM 会优先用utf8 进行尝试,如果不行的话就转到第二条,在这里就是gbk。如果以上两条都不行,也就是说这个文件中的编码比较混乱,即有utf8 和gbk 都无法处理的字符,VIM 就会自动把fileencodings 这条语句清空,即set fileencodings= ,同时它会强制使用跟encoding 一样的编码读写文件。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有这样的文件。

  其实VIM 中还有一个类似的参数叫fileencoding,它才是真正在读写文件时起作用的参数,但只需设定了fileencodings 就可以不用管它了。注意有无“s”!有关这两者的密切关系,请自行去看 help。

  还有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当以上转换发生在utf8或其它utf变体之间时,没任何问题。但当encoding 不是utf8 时,可能会导致一点非ACS 码的问题。如果想克服这个问题的话,请使用++bad=keep,如在保存文件时用 :w ++bad=keep,但这么做有可能使问题更严重。

  PS:++bad 参数我没用过,因为如我所讲,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有这样的文件。

  如果你不想按以上所说在系统中设定这两个参数,只想能正常读写不同编码的文件,请不要担心。VIM 还有一个很好的临时性的方法。像这样 :edit ++enc=big5 filename,就可以big5 编码方式打开一个文件了。保存时用 :w ++enc=big5 filename。big5 可以换成你机器上有的locale 中的任意一种。前提是你的机器能正常显示。祝用得开心!

Sep 19

        记得上学期安装完win7,用起来感觉很爽,后来不知怎么的,发现开始菜单里面,睡眠和休眠按钮都变成灰色了。到电源管理里面查看,发现竟然没有睡眠和休眠的选项了。当时找不到原因,也不知道怎么办,结果一直这样没有睡眠功能用下去。

         这学期一开学,我就重装了win7,到昨天都一切正常的。今天突然发现睡眠又灰了,上网查也没找到什么解决办法。因为最近一在做数字逻辑的课程设计,所以大家机子里都装了isplever这个软件(5.0比较老的软件)。昨天,我一个同学在自己机子上一直生成不了熔丝文件,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后来,我发现在我机子上也不能生成熔丝文件,而且错误提示跟在他机子上的一样,但是在学校机房xp系统上都可以正常工作。后来想想他用的是vista系统。于是隐约怀疑睡眠的问题可能也跟isplever有关,后来用powercfg检查,出现下面的结果:

Feb 17

今天可真是倒霉死了,首先是我发现自己一篇文章中的图片显示不出来,于是赶紧进后台编辑,可是在编辑状态下它
还是显示不出来,点编辑图像出现下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