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的优秀?

xiaoee posted @ 2009年11月20日 12:35 in I am Thinking with tags 学习 方法 思考 , 3227 阅读

        这是我们学校Dian团队的中国辉老师的一次演讲,觉得很好就贴上来了,很真实,离自己很近。Dian团队主页

钟国辉老师:
        这个题目是我昨天晚上才想好的,我一直觉得这个题目比较难想。刚好最近我也在看《挡不住的趋势》,这本书是刘老师推荐我看的,现在书基本上快看完了,我昨天就想了一下,总不能叫“挡不住的优秀”吧。后来我仔细地思考了一下,我觉得那个题目并不恰当,因为实际上我们的优秀还被阻挡着,所以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的优秀?  
正文:
        这个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提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个引言,接着讨论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第三个话题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的优秀,最后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希望我们能从平凡变为优秀,再从优秀回归到平凡。
        我们先来看下引言,引言很简单,主要是对这个题目做一个注释,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的优秀?其实我们团队里有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对我们(导师)来讲,我们是希望所有的同学都保持着这种优秀,而且当我们走出这个房间,走出这个团队,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比周围的同学优秀?从我和刘老师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你们是的。你们有很多的优点,你们经历了非常多的项目,得到过很多的锻炼。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很优秀的,我们给外界也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印象。我们参与了实际的项目,尤其是对于本科生同学来讲,因为我相信在我们团队里能够做到组长这一层,能够参与到项目的需求分析和甲方做交流的同学,在本科生里面其实并不多。在我们团队里面其实也是只限于组长这一层面的同学,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讲,你们比起同龄人来说,对于本科生,你们是多了很多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经历;对于研究生来讲,在我们团队的研究生,我们都是希望你们能够在我们的科研团队当中发挥领导作用;对于在其他地方读研究生的同学,可能没有那么幸运,可能他进去之后只是跟着比他高年级的或者说是博士,或者直接跟着导师来做事情,不一定能够到管理这个层面上来。
        这是第一点,关于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没有同学愿意补充的。请翦浩说一下。
翦浩:
        我觉得我们(团队)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团队文化,这个和一些其他的团队是不同的。我们大家为解决一些项目的问题一起拼搏的精神,团结的精神,这也是很重要的。
钟老师:
        团队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熏陶起来的一种团队气质。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那么我现在往下谈一下我对这个(看法)的一个总结。我觉得我们队员首先是能够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训练,这一点看来我跟小熊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这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特点。
其它的方面,当然包括刚才翦浩所说的整个团队的文化,以及在这个文化氛围当中形成的大家做事情的态度、责任感以及在我们项目当中要用到的交流和沟通能力,都是我们队员相对于同龄人来说能够显得优秀的一个长期稳定的因素。
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你只要比别人先迈出半步,而且你保持这半步,就是你的优势。优势不需要多,只要一点点就可以了。所以,核心竞争力,是彰显着我们优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我们优不优秀,我们是不是显得优秀,就是在于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体现得这么完美。
        好,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再来看,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的优秀?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我们自己不够优秀。第二,我们没能显得优秀。这两个方面在座的各位可以想象,如果你自己还不是被别人看成大牛一样仰视的话,那么你觉得你的问题出在哪,是出在第一个,你自己不够优秀,还是第二个,你显得不够优秀,或者说没能够显示出来你是优秀的?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把自己归成哪一类。显然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讲,大部分的人可以被归在上面一类,就是我们自己不够优秀。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是明显的会被归为第二类的,我们没能显得优秀。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别扭。从我和刘老师的角度来看,有一部分同学是非常优秀的,就是不管是他们做事情的态度,技术能力,沟通方式方法上都很强,但是,就是没有能够显示出优秀。在跟我们老师去沟通的时候,其实我们是知根知底的,我们知道这个同学相对于其它同学来讲是很好的,但是他走到外面呢,他们自己没有这个感觉。就这两个话题我们再展开来说。
我们自己不够优秀,缺乏核心竞争力,那么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所谈的主要的这三点: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态度和责任心、交流和沟通能力。主要的是这三点核心竞争力,那么如果说我们还不够优秀的话,很明显是这三条当中有一条或者是有多条没有达到我们团队所要求的这个水平。
        没有达标的原因有哪些?我大概列了一下:第一点,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训练并不代表我们大家掌握了知识并且获得了能力,注意,这两点之间不是划等号的。从外人看来,Dian团队的队员个个都是参与了真实的科研项目训练的,于是别人就会有这么一种潜意识里面的印象:既然你们参加过,那你们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水平,但是我们自己的同学我们知道有几斤几两。我是参与了这么多项目,其实我什么都不会,我在这个项目里面就是打打杂,写写文档,然后焊焊板子,自己都知道自己其实没做什么。第二点,缺乏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大家学习的一个动力,但是在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有这种精神和好奇心的人不多,从我的角度来看——不多。第三点,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习惯。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这都已经读到大学了,还会缺乏观察力,而且我还说大家没有这个思考的习惯。为什么?后面我会给大家举例子来讲。第四点,缺乏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心。这个就看你的习惯、态度和责任心。那么在我们团队的团训里面有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但是为什么还要说大家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呢?在我的观察之下,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第五点,缺乏进取心和尽善尽美的思想。第六点,忽视交流和沟通。我们现在就这六点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个话题,参与真实科研项目训练并不等于掌握知识并获得能力。给大家提出一个概念,知识的实质是什么?注意,知识并不等于老师站在讲台上面讲,你在下面把东西记下来,然后考试的时候老师出一套题目你能90%,95%甚至 100%全部答对,那不叫知识。知识的实质意味着你能够应用,如果你所学的东西不能够用的话,那么你所学的,就不是知识。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一种手段。很多同学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说在Dian团队,是要学知识的,是要提高技术的,你在这里就把获取知识当成了一种最终的目的,那么这个知识,最后就变成了一个死的东西。然而,我们强调,知识,必须得成为一种手段。原则上来讲,你所学到的知识越多,你所学习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你所学到的任何一点的知识都将成为你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手段,一件工具。如果你学了那么多,结果没有一样你能用上的,没有一样能够在新的领域帮你拓展能力的,那么你所学的知识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用的。所以知识的实质要求我们能够领会所学到的知识。
        那么,对于我们Dian团队来说,参与科研项目的本质又是什么?第一点,是提供团队自身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我把它放在第一点,就是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团队能够这么大,有那么多的需要。实验室要用电,还有网络,还有包括我们的日常活动,每年的茶话会等等,这个是属于我们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另一方面,我们这个团队现在有这样一个声誉,在学校里面都是有名气的,去年经费总额达到了100万,你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以后,就会给你的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变动,所以,虽然我也不愿意这样去说,但是这是事实。
除此以外,首先我们团队提供了与当前社会实际需求最紧密的某个场景。由于它是某个场景,我们所有的科研项目其实只是要求解决某一个问题,框架还非常窄,比如说段士龙同学领导的激光电源组,你们做的激光电源就是固定瓦数的150瓦或者说70瓦,75瓦就是这样一个功率的,然后专门给某一个类型的激光器用的,比如说半导体激光器。(应用范围)限制得非常非常的窄,它有非常大的一个局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同学要想应用知识并且能够拓展的话,就要求你在这个点上面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你要通过一个带有机械性的一个课题能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是第一。第二呢,在限定的期限内解决问题,怎么在限定的期限内解决问题,比如说他要求你必须在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内。那么这个时效性提供了一个比较机制和一个激励机制。
        比较机制是指在同一个环境下,我们有多个同学来做这个事,看哪个同学能够做得更好。这是一个竞争的环境。团队里面有竞争,团队之外也有竞争。团队里面我们就来看,在时效性上,哪些同学能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那么对于团队外,无非是说Dian团队能不能够在这三个月之内或者说一年之内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甲方说,之前我们和其它团队也合作过,人家半年就把这个项目做完了。一个类似的项目,那么你们是不是能够在半年之内也能够做得到或者说是更短。所以说他提供一个这样的机制。
        第二,他提供一个激励机制。假设大家不是高中三年毕业之后就要考大学,对你说,无所谓啦,学个十年然后再去考高考也可以,你觉得你们能够在三年之内把这个东西背得很熟吗,虽然说我觉得这个应试教育不可取,但是不管怎么样,它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对我说:别看你们这三年学得都很认真,你们自己说一下学习效率最高的是不是中考前一个月?我们心想,是的,考前的那个月确实是效率最高的一个月,一个月基本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了,以前的没有注意的也把它弄了个烂熟,就是因为有时效的设置。前几天我在学校做大学生创新训练汇报的时候就提出来,我们每一个创新计划,尽量时限不要超过一年,是因为时间拖得越长,大家就越没有这个紧迫感,越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这个是训练你的本事,是要求大家最后达到我们训练的效果,是能够让知识成为手段的方法。那么,这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团队要给大家要做的。
        第二个话题是大家缺乏探索精神和好奇心。这一点是最近这一个月我感到比较失望的,确实有很多同学缺乏探索精神和好奇心。首先我觉得兴趣是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不管怎么说,一件事情,如果非是我们老师压着你去做的话,你可能能够做的好。但是,我不压的话,你是不是还能够做得好,这取决于你的兴趣。那就会有同学说啦:钟老师,我本来就不太愿意做这个东西,要不是你老是压着我做,可能我还不想做呢。但是还有一句话,兴趣是要培养的。
        培养兴趣首先就要让大家善于提出疑问。其实大家小时候都是喜欢提问题的,看新华书店里面卖的《十万个为什么》,大家在座的我估计没有几个是完全没看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这种四五岁的小孩或者说五六岁的小孩特别喜欢看,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脑袋里面有一堆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结果到我们长大了,我们不觉得为什么了,我们再也不提为什么了,我们只会说:唉,它就是这样。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像ARM9组(我们今天会举很多例子的啊,被举到的同学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前段时间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且是拖了很长时间才解决,就是关于USB的问题。他们做的那套系统号称把U盘插进去以后最快时间2分钟就能识别出来。这好像还是比较好的情况,还有号称20分钟才能出来的,但是20分钟之后才出来那好歹也认出来了,还有没认出来的。我就觉得比较奇怪,如果是你用这么一台机器,你能忍受插个U盘进去2分钟之后才弹出个图标出来?这个东西完全不能忍受嘛,你们难道就没有人想说为什么,难道没有提出过疑问吗?
        其实在项目组当中有很多的场景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有这种探索精神,没有这种好奇心,他不觉得这个东西值得研究,而且我们在座的各位很多(相信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我希望都是能够进步。在座的队员,特别是研究生,你要做研究,你就要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你不善于提出疑问的话,你是不能够得到进步的。所以,我们讲,兴趣是我们的动力,在你没有动力的情况下,去学一下,怎么样去提问。大家可能在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已经被说烂了,为什么还要拿出来提?首先第一点,不要总是认为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只要你认为理所当然了,你绝对提不出问题,你连问题都提不出来了,你还怎么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人可能说:没关系,别人提出问题我来分析,我来解决。别人提出来,他也不一定会告诉你,那样好处岂不是都被你得到了?所以,首先要认识到不要什么事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边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经常提的吴旦煜的激光电源上面是那个Q驱吧,先加了磁珠再加了磁环,那么在之前应该是有很多公司已经做出那个Q驱了。人家的那个电路多成熟啊,多经典啊。那我们就直接用就完了嘛,理所当然啊,而且现在大家都是卖的很好的,为什么我还要在上面再加一个磁盘,再加一个磁珠呢?
        不要总是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现在有时候就在想ARM9组的那个问题,是不是当初他们就认为Windows CE就是插个U盘就要2分钟的,我现在做一个预告,他们组现在是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本来是想让他们组也像今天我这个样子讲一遍的,而且ARM9组那个问题是拖了至少半年的,我认为这一方面是跟我们同学的探索能力和好奇心息息相关。你不认为这个东西是一个有疑问的,你不觉得这里面还有不足,问题出来了那我们就来猜可能是什么。猜了以后,很多同学就不去做了。比如说,还是以ARM9组来举例,ARM9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启动经常启不起来的,他们的描述是这样的:只要装了箱,然后拖到工地去,一般第一次它是启不起来的。在实验室里面他们偶尔碰到过这种情况,通常就是有好几天没有来实验室碰过这个仪器了,一般再开的话呢,第一次总是启不起来的。如果是第二次即刚刚开完机然后再开的话呢,通常又是有问题的。
        那我们就来猜一下吧。我和段士龙两个人都把大概原因猜了一下,一个认为可能里面有一些储能的元件比如说电容,当储能电容里面有电的时候你启动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但当它没有电的时候,它启动起来就比较困难。接下来无非就是对我们做的猜测进行验证,做验证呢,无非是断电以后拿了个镊子把所有的电容脚都短了一遍,然后再去试,我们记得当时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好像才一会就将那个现象重现了,马上就启动不了了,当然,后面呢,我就说那剩下的时间就你们去干吧。我就做到这一步,剩下的就该你们去做了。
本来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他们组来做的,无非是提出一种可能性,然后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测试用例去测是不是这样,如果是就怎么样,如果不是就怎么样。我在很多组上面都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如果你出现问题,那你就先列出来问题可能出在哪儿,然后针对这个假设你去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出来,如果你的测试证明了是这种现象,那么下一步做什么。如果不对,那么这又说明什么。猜测 ――验证――再猜测。当然,还是不错的,还有一个,我们要采取从主要矛盾到次要矛盾的循环往复的战略,为什么呢?这样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大家是至少中学就已经学过的,当主要矛盾解决以后,次要矛盾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
        换到我们项目里面来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把最大的问题解决以后,原来那些不起眼的问题肯定有一个冒出来变成最大的问题。我们必须不停地去这样去做。因为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意味着在这个项目的推进过程当中未曾注意到的知识体系结构当中的一个漏洞。如果想把这个项目组或者说把个人的能力提到最高的话,那就让他去解决主要矛盾,然后再看次要矛盾当中哪一些变成了主要矛盾,然后再转过来解决主要矛盾,不停的反复做,这是一个总体的策略,这也是一个战术上的策略,你经过这两点,就可以很容易的把一个项目当中碰到的问题给解决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在这个里面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
        第三个话题,大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习惯。首先,我认为,观察是积累的一个基础。如果大家观察不够的话,那么就错过了很多积累的条件。或者说,我们观察得越多,我们所留下的信息量越大,那么以后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越明白该怎么去做。
注意一下,观察是积累的基础。这句话并不是要求大家观察了以后就立刻变成为所用。不需要这样,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资料,或者说甚至是扫一遍、看一遍,关键的时候在于什么时候你要用的时候在哪里可以取得到。举一个例子,这一次电赛,孙静超和雷诚这个组最后选的题目是RFID,这个题目好像以前我们都没有做过,但是基本上在我看到了题目一两分钟以后,我就意识到我知道有一个网站上面有非常多的关于RFID的原理以及性能、应用这方面的资料。我大概就花了10分钟的时间就把它们翻出来了,然后全部下载下来了。虽然很痛苦,全是英文,但是至少原理性的东西大家马上就清楚了,然后我记得段士龙也是的,立刻就去找了超星上的一本书,马上就把它下下来了,当然比较好的是那是中文的。我相信段士龙当初肯定没有做过RFID,我是肯定没有做过的。但是我所要知道的是我曾经在什么时候、在哪里看过这个东西,在我要用的时候我就去把它找出来,然后应用它,从这一点上面来看,观察非常重要。
        有一句话是需要大家记住的,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以前,我总是跟大家强调,大家多熟悉,多理解。理解有用,但理解不完全有用。如果你想取得一些牢固的知识,你必须进行思考。
我们是无法经历所有的项目和场景的。注意,我们科研项目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与实际最密切的某一个产品。那么我们没有办法进行一个项目,没有办法进行一个场景。我们只有通过思考,扩展出无限的虚拟场景,才能够检验我们的知识。我们需要去思考一些场景,去想象,然后再用场景去检验我们使用的手段是不是对的。
        《亮剑》这部电视剧大家肯定都看过,当时李云龙被调到军事学院学习以后,他还是成天想上前线打仗,成天就想冲回他的军部去,做他的代理军长。在他学习期间,正好爆发了我们队伍的战役,当时他就恨不得想冲回去打仗,可是院长就跟他说:你就老老实实的待在这里,这里有一个沙盘,上面所有的态势都有,我的秘书每天会把战报告诉你,那么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我们攻打的策略。世界上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战争,你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你只能去模拟。于是李云龙就老老实实的在军事学院里面每天对着沙盘来做演练,最后的结果是他演练出来的这个过程跟实际战场上发生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他根据他自己在解放战争时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做了一个验证。
同样,对于我们同学来讲,我们没有办法经历所有事情,就像比如说我们学了个运放,比如说,像我们大学所学的741,现在实验基本上都是用5532做的,用运放做一个加法器,做一个减法器。那么运放有无数种运放,你不可能每一种运放都搭一个电路来试吧。你只能去模拟它,去想象它,你只能去读这个芯片的资料,看它里面都讲了什么东西。在我们项目当中,很可能只用了其中的一种,如果你只是把你项目当中用到的这一种看熟,没有用。你还没有去进行思考,假如你只用了放大的作用,那么你最多理解了放大的原理,但是可能这个芯片还有更大的用处。你有没有去思考,你有没有就你现在所有的资料进行一个扩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记住,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项目做一遍,这是不可能的。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第四点,大家还缺乏一些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心。第一个小问题就是主人翁意识和机会的几率,这两者之间的一个关系。对于主人翁意识,我们团队里面的很多同学还是比较注意的。特别是有的时候我和刘老师在上面说某某事情让大家做一下,然后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就会有很多同学参加。主人翁的意识不仅仅是体现在这个方面。等会儿我还会把这方面和下面的一点结合起来讲,但是你要注意到,如果你有越强的主人翁意识,那么你所得到的机会将会越多。这一点我想是不需要我们再多举例子。第二条是责任心,错误概率与信任信用。这个有一点绕口,明显的,责任心与错误概率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那么这两者和后面的信任信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要先解释一下这个信任信用,信用,在英文里面叫credit,就是我们所用的信用卡,信任信用,就是别人认为你可信任的信用度是多少。首先来说责任心,责任心很容易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的项目中,你是不是做好了组长给你分配的任务,你是不是真正做好了你该做的事情,这是你对自己这一块的责任心。
        第二个问题是你对跟你相同项目组的其他人的责任心。你有没有考虑过跟你一起合作的同学,他的进度怎么样?他写的东西会不会有问题?他的技术水平能不能与他的业务相匹配?如果我们的项目组当中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责任心的话,那我们项目的错误概率将会大大的降低。这是从项目的角度讲,你的责任心越强,就意味着你越容易被别人所信任。假设你有个同学每天都来关心你一下,说:你今天进度怎么样?需不需要我帮忙?那么你会觉得如果你有什么困难,一定会第一时间想起他。这就是一种信任。我真正想说的是:责任心,主人翁意识,这两点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我的角度来看(我的出发点和大家不太一样),我觉得在这两个方面,我们大多数同学做的并不够。问题出在哪里?我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我每次从东七实验室和东一走的时候,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走了,这边没有人了,看好东西。为什么?因为我发现,东七的大房间,经常去看的时候发现段士龙的那一组是没有人的,因为他们电源组经常要去嘉铭。而靠门口的那块是没有人的,再往里面走呢,是ARM7组,再里面是DSP组。通常情况下,这几个组的同学都背对着门口的,或是侧对着门的。我走的时候,每次都会这样担心:假设有一个鬼鬼祟祟的人进来了,轻手轻脚的,把靠近门口的设备拿走了,我们的同学知不知道。还有东一的NAS组,我的位置基本是侧对着门的,但我眼角的余光正好可以扫到门口的位置,但是我走了以后,只有冯石的位置是直接对着门的。如果他也不在的话,剩下的人,比如说像吴利刚,完全是背对着门,李远的位置也是完全背对着门,王飞的位置也是被一个柜子挡着的。假设有一个人进来了,把桌上的一台笔记本拿走了,会怎么样?再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最近开的一个华三的项目,就是雷经理的这个项目,刚刚开张的时候,有一天,他们组让我过去帮他们装网关,我是中午一点多过去的,我发现有三个同学在里面睡觉,门是开着的,反正我是轻手轻脚进去的,把网关看了一下,就出去了,但是这三个人不知道我进去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从安全这个角度来看,很容易看出你们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不够。因为如果丢了东西,我想钱财是小,数据丢了呢?还有一点会丢掉的,就是大家对基地安全的信任,大家不会再觉得Dian团队是个安全的地方。当然,这个安全靠谁来保证呢?靠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丢了东西,板子打在谁身上都不好受,毕竟丢东西的事实已经造成了,责怪也不能解决问题,但是由此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是非常重的。我们团队的同学,你说哪个责任心不强?我觉得都挺强的,毕竟我们天天都在强调态度和责任。但是真正在落实的时候,又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又有多少同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现在看来,从一些小事上反映出了大家缺乏主人翁意识。

        第五点,缺乏进取心和尽善尽美的思想。进取心,是非智力因素中,由动机、兴趣、意志等造成的一种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一种状态。注意这一点,它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就是说进取心跟大家的智力没关系,不管是智商高,还是智商低,进取心跟它们没关系,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如果你之前学习成绩不太好,高考成绩比较低,你只要进取心强,我觉得,要比那些很聪明但没有进取心的人强。但是在我们团队里,我觉得进取心还是有待提高的。尤其是第二种,关于尽善尽美的思想,我们的队员似乎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首先,尽善尽美思想是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本质驱动力,我们只要想到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或是把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到尽善尽美,这就是一个本质驱动力。如果你没有这个想法,那就很困难了,别人没办法去认可你。第二,有句古话说过:“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怠”,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是愿意接受的,是能够听下来的;知过不讳,是不隐瞒自己的过失,不隐瞒自己的不足;改过不怠,就是努力的去改正自己的过失。反应到这里就是对我们自己尽善尽美的要求。
        说到进取心,我们的同学是特别的喜欢追求新的东西,每当我们有新的项目,新的方向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同学一心想往上面扑,跟我或刘老师说想调到新的项目里去。但是,我也不止在一个地方强调过,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其实并不在于你比别人多学了多少方面的东西,而在于你在某个方面会比别人做的更好。60分和70 分的差距不是很大,70分和80分的差距也不是很大,80分和90分的差距可能会大一些,但是,90分和95分,差距就有点大了。大家都知道,拿100分是很难的。以前我们在小学、初中的时候,也许还偶尔能拿到100分,但是绝大数的考试中我们拿到的都是95分、96分。回去的时候,父母总是会问:为什么又是95?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次考95时,他们已经问过了,错在哪里,错在这五分,下次就不会再犯了。OK,下次的时候就不会犯这5分的错误,犯的是另外 5分。人要想做到尽善尽美,很难!但是如果每次你都能保证这5分不会再犯错误了,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很容易的拿到96分,因为你只会犯4个错误了,再过段时间,你只会犯3个错误,但你要知道这个过程是相当艰难的。之前提高10分很容易,之后提高5分,提高3分,甚至提高1分,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最后,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是这一分,就像高考一样。可能因为一分,你跨进了一类线,差这一分,你就落榜了。如果你现在对自己没有尽善尽美的要求的话,今后到了社会上,竞争就是这样残酷的。
        对于我们做项目而言,尽善尽美也是要求。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项目以前做过,比如,我们就拿51来讲吧,两届种子班的同学可以说都把51玩的比较熟了,叫做烂熟了,一碰到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还是用51,就问能不能不用 51,换了别的玩,ARM7也可以,ARM9也可以。问题在于,就算拿51去做,你就能确保能做的很好吗?有多少同学能说,随便拿个项目来,我能用51给你做好?很难。而且我们再拓宽一点,51属于单片机嘛,单片机又很多种,51是8位的,8位的也又很多种,当然常用的就有PIC和51两种。
        之前,我们在一个小范围的讨论里曾经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像51做数码管驱动的时候,特别是05级种子班的同学应该是很清楚的,比如说我要驱动一个两位的数码管,在不使用译码器件的情况下,最少要多少个I/O口?
某同学:
        10个。
钟老师:
        10 个?8+2,是吧?有没有可能再少一点?假设是其他单片机,不是51,或者说你跳出51的界限,跳出这个框框,能不能再少点?但是前提还是一个,不能用译码器件,如果能做到,这个单片机应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我以前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我有一次做设计的时候,突然发现I/O口不够了,实在没办法,我想了很久很久,后来发现是可以做的到的,至于答案是什么,大家回去想,留给大家一个悬念。
        在尽善尽美这一点上,它(指PPT)的定位比较高,我认为尽善尽美的思想是使得我们能成为优秀的必要条件,注意,我们这里的优秀,我希望是一生的优秀。如果你不是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尽善尽美,时时刻刻要求把自己的各种漏洞给补上的话,你是不可能长久的优秀的。
        下面是交流和沟通这四个字,交流和沟通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是我和刘老师发现我们团队有些同学比较忽视交流和沟通,交流和沟通已经成为了问题。在交流和沟通上,我认为有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是能够自圆其说,自己能够把事情说圆满。这个训练呢,在我们小学就应该完成了,就叫做讲故事,或者说复述。那我们现在的要求就是能把你在项目中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能够完完整整的说出来,这一点,大部分同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在这方面不足;第二个阶段,就是能够让他人明白你的自圆其说,即你说的话要能够把信息明白无误的传给别人,就像我现在在讲台上,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我必须确保你们都能正确地接收了,不能出现什么问题,同样的事情,我甚至可以从两三个角度来讲,就是为了确保你们能明白无误地收到我的信息,我所要传递的意思;第三个阶段,是要求能准确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刚才是你说,现在该你听了,就是你要能够理解别人所说的;第四个阶段,是最麻烦的阶段,也是最拗口的地方,要确认他人能够明白你所收到的对方的意见,这句话比较拗口,比如说现在是对方把意见给你,然后你要能够确认,也就是说你要把收到的意思返回给对方。比如说:我讲3,对方回一个5,我要说:OK,你讲的是5,然后我还要确保他已经知道我跟他讲了我收到你的信息是5。这是个交互的过程,这四个阶段看起来好像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但我们的每一步是不是都做得非常准确?未见得。实际上,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的同学在交流和沟通里头,是有些问题存在的。比如说,有同学会跟我说:钟老师,我碰到一个问题。我一般会很简单的讲一个字:说。然后他就开始哇啦哇啦的讲。讲着讲着,我突然发现不对了,我就说:等一会儿,从头再来。我需要不停的确认这个过程,我所收到的信息是我能够理解的。接着,我会反馈过来说,那你说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如果这样那么结果是不是那样。我会换一个角度去想,把他所告诉的事情再复述一遍。然后,他说:是的,我的意思就是这样。这样呢,我们就完成了一次交互。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当中,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你觉得你把意思说清楚了,对方也觉得他听懂了你的意思,结果这两个对不上,最怕的就是这一点。两边都想当然的认为意思就是这样,这是最可怕的。所以说第四点很重要,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一定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确认,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每个人很容易把自己犯过的错误重犯一次。比如说我们老师改卷子统计分数的时候,经常统着统着把一道题给统漏了,就会有老师说我们把卷子复查一遍,自我复查。有的老师就会说:自我复查是没有用的,你漏掉一道题的分,当时是怎么漏的,你在复查时基本上还会那样漏。最好的办法是交叉复查,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不要想当然的做一件事情,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别人的思路就和你的一样,一定要换一个角度重复一遍。
        至于交流和沟通,在这一个领域里面,我们是有教训的。以ARM7的翦浩为例。在上个学期,大概暑假前后,他犯了个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呢?他去嘉铭王部长那里投板,然后,王部长把他的电路板打开一看就说,这个东西画的太乱了,你们重新画一板,我们再看。但是,翦浩是这样回答的,哎呀,没什么关系的啦。结果,王部长就直接给刘老师打电话说::你们ARM7组的那同学怎么那么不认真哪!那个组的质量堪忧啊,不能得到保证啊。你们说,这多冤啊!而翦浩的意思是:我们的项目现在已经比较紧了,能不能先把这板子投了,下一板再改好些,毕竟现在只是打算做功能性的验证,还没有把板子当作正式的产品的。其实,翦浩也只是希望进度不要滞后,他不是说不去改,只是,他用了一种很随意的方式,认为王部长是他兄弟,可以拍拍肩膀,就说什么随便啦,放一放啦,下回我们再做个好的啦。他用了一种这样的方式假设王部长跟他很熟很熟。很不幸的是,王部长和他不熟。最后,只好由我们出面跟嘉铭解释。这就是沟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今后,大家不管在团队里面,还是到团队外面,跟别人沟通交流一定要注意场合,注意对象,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不要歪曲信息。
        关于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口头表达,一个是规范化的书面表达。在我们团队里面,口头表达还是训练的比较多的,比如各个项目组每周开会的时候总是要汇报这个周做了什么,偶尔我们还会要求大家到台子上来讲。这些训练大家看起来好像不起眼,但从最近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特别是从去外面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同学那里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我们平时经过这样的锻炼,还是比其他的同学有些优势的。但是,可能会有些同学觉得每次组长要求大家上来做汇报是难为大家,或者从心里面讲,不愿意,觉得站在台上很不好意思,有点害羞的那种味道。这个想法,大家一定要把它摒弃掉,今后,如果你不能站在台子上说话,你不能很大方的回答别人的问题,你的机会将会少很多。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的训练虽然比别的同学要强,但还远远不够。再举个例子,我们拿DSP组的王强同学来举例子,我记得上个学期我在参加他们组研究生基金答辩的时候,当时王强花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来讲解他的项目,然后下面的评委提了一个问题,说:“你们这个项目拿声卡来当激光器的DA板卡,这个成本看起来降低了很多,但是性能会不会受到影响?”王强同学用来非常干脆的两个字——不会!然后就开始沉默。其实大家可以想一下,评委问这个问题实际是想了解你这个项目为什么能实现,因为如果不能实现,你就不会来申请啊,所以“不会”这两个字,我认为基本是废话,当然是不能不说的废话,但是后面必须要接着说理由。我们的王强同学只是干脆利落的说不会,搞得下面的评委只好无语。我觉得在这点上大家以后要注意。
        另外一个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是书面表达。这方面,我们相对于其他的同学是非常有优势,因为我们团队很多的项目都要求大家不停地写文档,最近还有大批的同学参加了华三的培训,也是要大量的写文档。有的同学会觉得写文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个我也承认。一些规范化是会牺牲一些效率,但对于整个团队文化的传承,资料的积累,以及将来大家走向社会以后给别人留下的规范化的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这点代价,这点时间上的开销,我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投入产出比是非常大的。在这点上,我特别希望那些对此有内心抵触情绪、但表面上又表示接受的同学,希望他们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之前谈的是,我们不够优秀是因为我们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我们没能显得优秀,这个表现出来就是缺乏自信。当大家已经比较牛的时候,如果还是不能让人觉得优秀的话,只能说你的自信和表现力比较差。从历年的感觉来讲,我觉得这都是我们的软肋,尤其是华工的软肋。因为之前都说华工只出将才,不出帅才,将才和帅才的区别难道仅仅是技术上的区分吗?其实技术上的差别可能并不大,我们缺的是自信和表现。相比那些文科底气比较浓的学校,比如说武大,他们的学生就非常的能讲,非常的会讲。我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有武大大四的学生来华工做兼职的讲师,还有一些培训机构请武大的学生做培训,而且还是技术方面的。
那么,自信是什么?怎么样来摆脱缺乏自信的状态呢?
        有人说自信是一种落落大方的姿态,这个看起来是没有错的。首先,自信是一种姿态,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下你都不会慌,就是落落大方的姿态。但我觉得这个姿态并不能很准确。
        还有人说自信是从心理上克服失败的假设,克服曾经的失败记忆,你别说,看起来也对。但是我觉得失败应该是建立在成功的自我激励下。自信,首先要求大家在任何情况下要建立成功的自我激励之下,自己要跟自己说:这件事情我能够做成功。会有同学讲那万一真的做不成功怎么办呢,万一真的做不成,第二方案!第三方案!这就是自信。你必须有一整套的机制,最终目的反正就是成功,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案。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从整体上概括什么是自信。我觉得自信就是表现成一种强势,它是一种气质,它是一种气势。我们的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能表现出这种气质,我们来看这样一段影片,相信很多同学应该是有印象的。
        (播放《士兵突击》片段:许三多参加刚七连三班为他举行的新兵入连仪式)
        给大家放这样的一个片段,我是想说:自信就是表现成一种强势。这部片子,相信大家都看过,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段,大概有三分钟。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个许三多比较木讷一些,但在这个片段里,我希望大家注意的不是许三多,而是钢七连的荣誉感,他们的自信,他们的气质,他们的气势,在这样的一个新兵入连的仪式里,整个钢七连的气势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仪式,通过赋予一个新的连队成员应得的荣誉,来体现的。他的这个荣誉,是从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使得这个连队的战士,从骨子里,从血肉里都觉得我比其他人肩负的责任更重。他有这种自豪,这种自信。这些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我们的同学有没有从骨子里觉得我应该比别人更强,我们是Dian团队的成员,别人是这样看我们的,那我们能不能这样表现出来?
 
       我认为自信是有两个表现阶段的。首先是内心的自信,内心的自信能不能做到,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实力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我们自己是不是已经足够优秀。但是,内心的自信仅仅能够激励自己,建立一种成功的自我激励制度还需要外在的自信。外在的自信是要给别人感觉出来你很自信,要注意一下的是,要表现出一种强势,这种强势不是强悍,更不是强词夺理。强势是一种气势,是一种别人压不倒你的气势,但别人压不倒你不等于说你可以压倒别人,你的自信的表现,要让别人折服,而不是靠你的强悍让别人屈服。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把强势变成强悍了,那只会招来别人反感,那么,你将会从自信走到了自负。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但是我相信我们团队更多的人是没有做到强势,更不用说到强悍了。我们需要鼓励大家培养这种强势。可以这样讲,我们不能显得优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譬如我们今年有些同学到外校面试的时候,特别是做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我和刘老师已经三番两次的说你们很强了,比起你们的同龄人,有多少人可以在本科毕业前参加这么多的项目,又有多少人能经常有机会走到台上来跟大家讲你的思路和实现方法,比你强的人其实没有多少,但是我们的同学要么自己不自信,要么自己很自信却表现不出来。不能让别人感觉到你的自信,结果往往失掉了一些分数,或者说,往往不能做的更好。在这一点上,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首先做到内在的自信,其次更要做到外在的自信。
        最后一个话题,从平凡到优秀,再从优秀到平凡。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做的小小的总结。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的优秀,这是我们从平凡到优秀的一个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确,团队只能提供一个外部的环境,团队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地方,不是你进了团队就进了保险箱。导师现在只有我和刘老师两个人,我们不是万能的,我们只能去创造一些环境,创造一些条件。我们的团队能给你提供一个外部条件,这个外部条件能有多少被你所用,不得而知,取决于你自己的造化了。第二个需要明确的是知识的实质,知识表现出来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建立兴趣作为激励机制,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自己强烈的主动意识和责任心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在执着的上进和尽善尽美当中修补自己的缺陷,在交流和沟通中融入环境,包容他人。最后是通过内心的自信来激励自己,通过外在的自信来感染他人,这个他人不仅仅是团队里其他人,还包括今后要面对的所有团队外的人。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是个有实力的人,这个需要大家学会去表现。这些都是我们从平凡到优秀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的方法。
        当然,当我们已经是一个优秀的人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从优秀回归平凡。在这个问题当中,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心态。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变成一个优秀的人,但是不要当你变优秀了以后,表现出一种目空一切或者表现出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态度,这只会引来反感,让别人觉得你不好相处。所以,有这么几句话,我觉得希望大家注意。第一,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无知的,只是无知的方面有别罢了。于是我们需要学会在任何境况下的学习,不管其他人是否都比你差,也不管是否曾经经历过什么事情。虽然在一个环境里,你的综合能力也许是最强的,或者你的技术能力是最强的,但这并不等于其他人就没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
        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收获——因为我们会讲“经历是一种财富”。那就有人会问:反复经历是什么?反复经历也是财富。我们在中学的时候,老师和父母总是这样跟我们说,说这个题目要是你曾经做过,那你下次再做时就要比一比是否比上次做的更快,是否比上次做的更好。所以,不管你是不是曾经经历过,你总是能学到新的东西。给自己再定一个目标,就像奥运精神一样,更高,更快,更强。那跑一百米的人,还跑了不知道多少次一百米呢。所以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的学习。第二,要宽容别人,毕竟我们都曾经成长过。可能有时你会觉得有的问题很简单,不值一提,但如果有师弟师妹向你请教的时候,你要耐心一点。最后一句,可能很多同学也是看过的,就是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左右的。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还是很少的。尤其是现在,很多人思前想后,想了很多问题,方方面面的,不管他能不能改变的,都记在心里头。我觉得,年轻人嘛,还是要有一股冲劲,如果是能够改变的,就尽力去改变它,当你不能改变时,就完全不要去想它。我们有很多人经常想着这个事情,那个事情,结果自己的工作状态不是很稳定,情绪起伏也比较大。在这一点上,如果你能真正做到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左右的”,那你就又回归了平凡。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大隐隐于世。你是一个很牛的人,但是你要给别人的感觉是其实你也是个很平凡的人,跟一般的人一样,乐于助人,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这样,你就能真真正正的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人。
        最后,祝愿所有Dian团队的队员能够真正做到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谢谢大家!


登录 *


loading captcha image...
(输入验证码)
or Ctrl+Enter